電纜生產是一個復雜的工序鏈,每個環節都直接影響其電氣性能、機械強度和耐久性。以下是電纜關鍵生產環節的詳細解釋,涵蓋從導體到護套的全流程:
1. 導體(Conductor)
作用:傳輸電流的核心部分。
生產工藝:
- 材料:銅(T2無氧銅)、鍍錫銅、鋁或鋁合金。
- 拉絲:銅桿通過模具拉制成所需直徑的單絲(如0.1mm~2.0mm)。
- 絞合:多根單絲按規則絞合成柔性導體(如7根/19根絞合),提高彎曲性能。
關鍵參數:
- 截面積(如1.5mm2)、直流電阻(Ω/km)、絞合節距(影響柔軟度)。
2. 絕緣(Insulation)
作用:隔離導體與外界,防止短路和漏電。
材料與工藝:
- 材料:
- PVC(成本低,通用型)、XLPE(耐高溫90℃以上)、TPE/TPU(高彈性)、FEP/硅橡膠(耐高溫200℃)。
- 擠出工藝:
- 導體通過擠出機,高溫熔融絕緣材料均勻包覆(厚度0.2~2.0mm)。
- 需控制偏心度(≤10%以避免電場不均)。
測試重點:
- 耐電壓(如3.5kV/5min)、絕緣電阻(≥500MΩ·km)。
3. 對絞/成纜(Pairing/Cabling)
作用:多芯電纜中,減少信號干擾或平衡電流分布。
工藝類型:
- 對絞(數據電纜):
- 兩根絕緣線芯按一定節距(如50mm)絞合,如網線(Cat6)。
- 可加鋁箔麥拉帶屏蔽(防EMI)。
- 成纜(電纜):
- 多根絕緣線芯圍繞中心填充物絞合成圓形(如3+1芯電纜)。
關鍵點:
- 絞合方向(Z型/S型交替以平衡應力)、節距一致性(影響傳輸性能)。
4. 填充(Filling)
作用:保持電纜圓整度,緩沖機械應力。
材料與形式:
- 非吸濕性填充繩:PP繩、麻繩(須阻燃處理)。
- 充填膏:石油膏(防潮,用于戶外電纜)。
- 繞包帶:無紡布、聚酯帶(隔離線芯與屏蔽層)。
應用場景:
- 多芯控制電纜(如KVV 10×1.5mm2)必須填充以避免變形。
5. 屏蔽(Shielding)
作用:抑制電磁干擾(EMI/RFI),保護信號完整性。
類型與工藝:
- 編織屏蔽:
- 鍍錫銅絲(或鋁合金絲)編織覆蓋(覆蓋率≥80%),適用于高頻電纜(如射頻同軸線)。
- 繞包屏蔽:
- 鋁箔麥拉帶螺旋繞包(成本低,但彎曲易開裂)。
- 復合屏蔽:
- 鋁箔+銅絲編織(如工業以太網電纜)。
關鍵參數:
- 屏蔽電阻(≤0.1Ω/m)、轉移阻抗(衡量高頻屏蔽效果)。
6. 護套(Sheath/Jacket)
作用:最外層保護,抵抗機械磨損、化學腐蝕和環境應力。
材料與工藝:
- 常見材料:
材料 | 特性 | 應用場景 |
PVC | 低成本、阻燃(氧指數≥30) | 建筑布線(BV線) |
PUR | 耐磨、耐油(比TPU更耐化學腐蝕) | 拖鏈電纜(機器人) |
TPU | 高彈性、低溫抗脆化(-40℃) | 移動設備卷繞電纜 |
PE | 耐候、低介損 | 戶外架空電纜(ADSS) |
- 擠出工藝:
- 護套厚度通常為電纜外徑的10%~20%(如Φ8mm電纜護套厚1.0mm)。
- 表面可印標識(如規格、米標、認證號)。
測試要求:
- 耐磨性(如滾筒測試≥5000次)、抗撕裂(≥10N/mm)、耐油(浸泡后拉伸強度變化≤20%)。
7. 其他關鍵環節
- 火花測試:絕緣層在線檢測(3000V~15kV高壓擊穿缺陷點)。
- 標識印刷:激光刻印或油墨噴碼(符合UL/CE標準)。
- 成卷包裝:工字輪或木盤(長度公差±1%,如1000m/卷)。
示例:工業機器人拖鏈電纜生產流程
1. 導體:0.08mm鍍錫銅絲(19根絞合) →
2. 絕緣:TPE擠出(0.3mm厚) →
3. 對絞:雙絞線+鋁箔屏蔽 →
4. 成纜:6組對絞線+PP填充 →
5. 屏蔽:鍍錫銅絲編織(覆蓋率85%) →
6. 護套:PUR擠出(1.2mm厚,邵氏硬度85A) →
7. 測試:耐彎曲(≥500萬次拖鏈測試)、耐油(ISO1817)。
常見問題
- Q:為何導體要鍍錫?
→ 防氧化(延長壽命)、便于焊接(如電子線)。
- Q:屏蔽層覆蓋率不足的影響?
→ 高頻信號衰減增大(如5G設備電纜要求≥90%)。